在本系列的前言中,我們談到了四種跟蹤者的分類以及跟蹤之前需有的心理建設。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跟蹤所必須先做的事前準備。

1.情報:

  在正式出馬跟蹤前,一個好的跟蹤者必須竭盡全力地收集目標的資料,這對行動的成敗有很大的影響。有時候即使是極細微之處,也有可能導致一系列計畫的失敗。

  舉例而言,如果我們的跟蹤對象有吸煙的習慣,而我們忽略了這個情報,那麼當我們看他有點焦急地往人煙稀少的小巷走時,可能會忽略了他掏湮的動作,這時候就有可能因為跟得太近而失敗。

  其他像是目標常去的地方、目標的交通工具、目標習慣接觸的對象、目標的作息、目標的慣用通訊手段、目標的…等,都是儘可能知道的越詳細越好。

  當然有時候對於目標的瞭解無法如此全面,但事前的準備總是越詳細越好,有時情報可以彌補技術與經驗的不足。

  可以說不了解目標就進行跟蹤,就如同抓片不知道女優的臉一般。啊不,是如同考試不知道考試範圍一樣。

2.方針:

  在蒐集了足夠的情報後,必須對這次的跟蹤的方針進行制定。在某些情境下,寧可失敗也不能讓對方發現自己的行蹤,在另外一些情況下,寧可被對方發現,也得硬跟到底,這端看跟蹤計畫的目的而定。

  像是如果進行外遇調查,就是屬於前者的情況,引起對方的警覺可能就再也找不到機會了。一部分的警方行動則是屬於後者,如果無法承受跟丟被逃逸的風險,那就只好現身強硬的追擊了。

  此外對於各種可能發生的細節情況,也必須事先擬定對策。如果目標忽然轉身抓住你的手,你要怎麼應對?如果對方忽然拔足狂奔,又要怎麼應付?對方如果進入服飾店或是電影院,是不是要跟進去呢?感覺對方的行動是想甩脫跟蹤,是要立刻放棄換人接手,還是再觀察一陣子?

  其實上面的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,依每個案例而不同,但事前沒有充分的考慮,真的遇上了那必然會驚慌失措。

3.後勤與通訊

  如果是孤身進行跟蹤,那這一部份就不需要了。但如果是複數的跟蹤者協調合作,那彼此的默契與溝通就很重要。

  例如兩個人一主一副地徒步跟蹤了一陣子,兩個人想交換位置,避免引起目標注意時,就必須有一套聯絡的暗號,例如說某甲抓該邊三下,然後兩個人交換位置繼續跟蹤。如果配合的不好,某乙好不容易發現要換位置,目標可能早就消失了。

  除了溝通的暗號外,通訊器材的準備也是很重要,無論是手機還是無線電,所有會用到的器材都要預先測試過,跟蹤者更要學習如何不引人注意的使用,必要時準備一套簡單的暗語。

  比如說:「哈哈,對啊,那夜店的妹超辣的。」->「目標即將在捷運淡水站下車,請車輛組做好準備。」

  在複數的跟蹤者針對下,成功率的確比單身行動要高,但如果默契配合的不好,反而很有可能成為致命傷。

4.易容道具:

  所謂的易容不是那種遮去人半邊臉的墨鏡或帽子,拜託拜託,真的用這種裝扮進行跟蹤,很快的會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,同一條街上的人都會注意到你,當然包括跟蹤的目標。

  要進行喬裝改扮有兩個要點;第一是「融入」,第二是「概念變化」。

  說到融入,就是指必須打扮的像是背景的一部分,如此一來自然會被目標給忽略。如果對方是在商業大樓行動,那身穿西裝襯衫手提公事包,就是最融入背景的打扮。如果對方往觀光區而去,那帶著大草帽,背著背包,手拿DC狂拍反而最不容易被注意到。

  當然目標是會移動的,如果是以一個小組為單位而跟蹤的話,可以由後勤車輛隨時替換身著適合服裝的人員。單身跟蹤的話,請選擇容易對應最多環境的裝扮吧。

  而概念變化的部份比較有趣一點,你如果在街上看到一個陌生人,下次看到同一個人的時候是用什麼方法才認得出來呢?

  我想通常不是依靠五官吧,可能是對方一身搖滾味,或是胸口開的超低,或是對方帶著造型誇張的項鍊…等。

  而概念變化就是把這些特徵給抹去換成另外一個,藉此混淆目標的感覺,降低其戒心。

  這個時候一些小道具的運用就會達到很好的效果,像是用快速整髮液改變髮型、本來的粗框眼鏡改成無框、黑色帽子換成黃色頭巾、女生把頭髮束成馬尾、身上畫著大骷髏頭的T恤換成素色的POLO衫…。

  行動前照照全身鏡,把自己當成路人,想想哪裡最容易讓人留下印象,然後針對性的攜帶裝備。但要注意的是務必保持行動的輕便,如果背著登山用的大背包,裡面塞滿易容道具,那姑且不提引人注意,光是那重量就足以造成極大負擔了。

5.其他必要準備:

  這一項就是看具體的任務而定,像是對方喜歡用大眾運輸工具,身上就要帶點零錢跟悠遊卡。如果對方具有危險性,那可能必須攜帶防身器具(如果你是那種板桓惠介漫畫裡走出來的人物,那不用。)如果預計時間會拖的蠻長,那身上請攜帶一些高熱量食品以備萬一。

  事前的準備工作到此告一段落,下一章開始,我們可以來談具體的跟蹤步驟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etective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